为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双减”三年目标,加快推进全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近日,“双减”工作市级联席会议落实五项举措,推进存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监管攻坚行动。
一是摸清底数,确保掌握实情。发挥“双减”工作专门协调机制作用,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地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对全市约1300家未审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底数摸排、建档立册,明确机构包干人员,责任落实到人。
二是服务指导,提升审批效率。各辖市、区相关部门集中开展准入审批业务指导服务,相关政务服务事项实行“一件事一次办”,同时通过探索“容缺受理”“容缺审批”“告知承诺制”等方式优化审批措施,在当前审批率33.4%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审批办证和备案管理的速度和效率。
三是维稳为先,加强风险防控。对排查中发现的退费纠纷不断、处于非正常停业状态、存在“卷钱跑路”风险的培训机构,积极应对处置,切实做到“控人”“控钱”。目前,全市782家校外培训机构入驻全国平台并开通监管账户,监管资金总额近2000万元,在此基础上继续扩大监管范围,对预计无法完成审批的机构,按“一企一策”制定风险防范预案,并采取“风险保证金”模式进行存量预收费资金监管,有序消课或退费,不再新增收费。
四是宣传引导,告知政策到位。向培训机构、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深入宣传“校外培训机构必须证照齐全”“一次性收费不超过3个月或60课时且不得超过5000元”“通过校外培训家长端APP缴纳培训费用”等政策规定。将拒绝在全国平台登记注册及未完成审批的培训机构,纳入高风险培训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布。
五是跟踪问效,强化督查考核。目前,全市审批机构数656家,全流程监管机构数621家,全流程监管率31.6%。在此基础上,市“双减”办每周通报全市培训机构准入审批登记和使用全国平台实施全流程监管相关数据。对工作进展缓慢的部门和地区,发函提醒;对存在问题较多、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成效不明显的地区和单位进行严肃问责。市政府督导办也将按月对各地培训机构审批监管情况开展专项督查并进行全市通报。
|